Search Results: 香港 (744)

    《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即將於明年生效,本地資訊科技及網絡安全諮詢機構 Syber Couture,今天於會展四樓舊翼展覽廳舉行「CYBER SECURITY EXPrO」,活動吸引超過 300 位網絡安全業界精英報名參與,逾 100 位來賓包括來自本港關鍵基礎設施及大型機構的網絡安全管理層及工程師,透過共 11 場的專家演講、專題討論及多個供應商展位,共同探討應對《條例》的解決方案。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活動由 Syber Couture 創辦人兼 CEO 黃迪奇(Dicky Wong)致歡迎辭揭開序幕,他指主辦這個活動目的希望協助業界準備即將生效的關鍵基礎設施條例,期望來賓能在活動中「拎走好多嘢」,啟發他們如何將《條例》落地,盡早計劃「套拳可以點打」,包括如何設計安全政策、識別關鍵電腦系統(Critical Computer…

    香港首條網絡安全法例《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下稱《條例》)將於明年 1 月 1 日實施,涵蓋能源、金融、醫療、運輸、廣播服務及資訊科技等八大關鍵行業。面對新例要求,相關營運者需緊急審視現有系統安全措施,避免因違規面臨高達 500 萬港元的罰款!我們今次請來「AI +雲網安」服務供應商第一線 DYXnet 的網絡安全專家鍾而政(Louis)提供行動指南,助受監管的企業或機構了解如何透過一系列的合規評估及措施,實現資訊安全升級。 《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涵蓋八個關鍵行業。 三大核心責任:架構、預防、應變 《條例》清楚要求受監管的營運者履行架構、預防、應變三類責任,Louis 指出:「目的是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系統安全,防止因電腦系統安全事故造成核心營運損害,影響到社會及經濟層面。」他遂指出三類責任的內容細節:首先,針對架構方面的責任,受監管企業或機構須建立完善的電腦系統安全管理架構,設立由合資格人士領導的專責團隊,負責監督關鍵電腦系統的資訊安全運作。其次,在威脅預防與持續評估方面,企業或機構須於法例生效指定日後 3 個月內提交並實施電腦系統安全管理計劃,包括事故應急計劃,並在首年完成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後續每 2 年進行系統審核;若其架構或電腦系統出現重大變更,亦須於 1 個月內通報監管機構。…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本港從事資訊科技的人員一直有增無減,更吸引不少本身沒有相關知識基礎的「白紙」轉投 IT 界。惟 IT 技能種類繁多,其中的「網絡安全」更屬高度專門領域,其入職要求與工作範疇均與一般 IT 工種不同,令企業在招聘合適的網安專才時愈加困難。不過,原來企業只需走出簡單一步,即可順利求「才」,提升整體網絡安全防護水平。 從事資訊科技保安  僅佔 IT 人 1.4% 根據職業訓練局(VTC)2022 年的《人力調查報告書》,本港有逾 11 萬名 IT 人員,其中逾半以軟件開發,以及基礎設施及操作支援為主要技能。從事資訊科技保安工作的約有 1,600 人,佔整體比例僅約…

    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提醒本地企業及市民,近年來國際間出現多宗由大型殭屍網絡(Botnet)發動的大規模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事件,攻擊發動的流量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全球網絡安全威脅持續升級。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根據網絡安全機構研究及媒體報導,一個名為 「AISURU」 的殭屍網絡自 2024 年起開始活躍。研究指出,AISURU 於 2025 年 9 月利用其控制的殭屍網絡裝置發動流量高達 11.5 Tbps 的 DDoS 攻擊,為目前全球已知最大規模的 DDoS 攻擊之一。該殭屍網絡主要由遭入侵的物聯網(IoT)裝置組成,包括路由器、網絡攝影機及智能電視等,全球感染規模估計達 30…

    人工智能(AI)技術被廣泛應用,同時也被黑客迅速「武器化」,令網絡攻擊防禦難度急速上升,單靠人力已難招架。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最新揭示六大 AI 協助攻擊手法,呼籲企業與市民高度警覺,並提醒防禦策略也需進化。 HKCERT 已引入 AI 工具進行威脅偵測,截止今年 8 月共完成 35 億次掃描,成功識別多個可疑網站,這表明同步提升防禦意識與技術,才能有效應對 AI 武器化帶來的全新挑戰。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一、代理式AI所帶來最新風險 近期,Agentic AI 的快速發展,帶來新的網絡安全風險。這種 AI 不再只是被動回應的聊天機器人,而是能主動操作電腦系統,執行更複雜任務。以往要多人協力才能發動的精密網絡攻擊,現在可能只需一名黑客,就能指揮多個…

    香港餐飲業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高租金、上升的人手成本、消費者北上及消費趨向保守,市場競爭越趨激烈。有智能方案公司趁香港餐飲展(RBHK)舉行期間,展示其全新無人餐廳整合方案,指其 AI 炒餸機械人可以炒出「無限菜式」,並強調以「無人化」加強「人性化」,或許值得業界參考。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Tobot Solution(托寶智能方案)推出的無人餐廳方案,包括 AI 炒餸機械人、配送機械人及接待機械人等。其中炒餸機械人專為亞洲菜式設計,行政總裁兼創辦人王嘉敏(Jazzy)指出,炒餸機械人專長炒菜,更可以炒出「無限菜式」,由廚師將平時炒菜的過程,輸入機械人程式中,即可完成炒菜。 AI 炒餸機械人正在炒餸 。 記者即場試食了兩款菜式,包括台式三杯雞及乾炒牛河,覺得三杯雞相對稍鹹,牛河調味則剛剛好,味道基本上與真人炒出來的沒有大分別。 由 AI 炒餸機械人炒出來的乾炒牛河。 機械人非取代員工 不過,機械人的出現,會否令真人失業?Jazzy 強調:「Tobot 的機械人方案,並非取代員工,而是成為他們的得力助手。」 她舉例指,近月石硤尾多彩皇宮酒樓引入了其機械人團隊,除了炒餸機械人,更涵蓋接待、帶位、送餐、收餐及清潔等機械人,讓員工從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得以專注於提升顧客體驗。…

    騰訊旗下雲業務品牌騰訊雲宣布,藉其 TCSAS 解決方案(Tencent Cloud Super App as a Service),成功協助香港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智方便」(iAM Smart)實現平台升級,加快推動公共服務全面數碼化,為市民帶來快捷便利的流動事務辦理體驗。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智方便」作為香港特區政府為市民而設的一站式數碼服務平台,整合了多個政府部門及公私營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包括「稅務易」、「康體通」、「積金易」、申請「國際駕駛許可證」等。截至 2025 年 8 月,平台累計註冊用戶已突破 360 萬,服務範疇涵蓋稅務、醫療、教育、交通等多個公共服務領域。 可在 App…

    全球領先的技術分銷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安富利,正進一步鞏固其在無線充電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地位。隨著無線充電市場快速增長,安富利透過持續投資先進的無線技術,並拓展合作夥伴生態系統,協助客戶創新並加速下一代產品進入市場。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安富利最新的策略動向,是與無線充電創新先驅易冲半導體香港合作,進一步拓展無線充電產品組合。此次合作體現了安富利致力於為亞太地區的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和系統整合商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承諾。 安富利亞太區供應商管理副總裁林金盛表示:「無線充電是未來的關鍵技術,我們持續投資,確保客戶擁有取得成功的最佳工具。我們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建立在強大的解決方案生態系統、技術專業知識和卓越的供應鏈管理之上。與易冲半導體的合作增強了我們支援客戶打造創新產品的能力,協助客戶打造從智慧設備到工業以及電動車充電應用等各領域的創新產品。」 安富利擁有數十年的技術供應鏈經驗,結合其在無線連接領域的專業知識,使其能夠提供從設計到生產的無縫過渡。透過廣泛的區域支援網絡,安富利能夠幫助客戶高效地應對無線電力整合的各種複雜挑戰。 近期成果:Qi2.2認證突顯技術優勢 2024 年,憑藉全球首款獲 Qi2.0 MPP 認證的非 iOS 手機的推出,易冲半導體展現其持續的創新領導力。近期,該公司旗下多款產品(包括行動電源、充電板、三合一充電座和汽車模組)成功取得 Qi2.2 認證,並成為首批獲得無線充電聯盟(WPC)批准的企業之一,獲得了全球認可。 Qi2.2 認證的主要解決方案:- CPS8610:符合 Qi2.2 標準的高整合晶片,支援…

    香港政府一直致力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隨着 AI 技術越來越成熟,城市的安全和便利度亦大幅提升。聯想集團旗下子公司 ─ ─ 聯想電訊盈科企業方案(LPS)已在香港深耕 20 餘年,為政府和企業提供多元 AI 解決方案,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同時致力鞏固關鍵基礎設施穩定運作,協助企業應對《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之餘,為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打造數位孿生城市 提升維修及拯救效率 要打造智慧城市,就需要利用先進科技提升城市運作效率、改善市民生活質素並促進可持續發展。LPS 的天地合一解決方案,利用無人機在天空中巡視,並派出機械狗負責地面偵測,再配合空間映射技術,建造一個「數位孿生」(Digital Twin)城市模型,隨時反映現實情況。模型整合交通、能源及環境等多方面數據,協助資源配置並改善城市規劃,幫助管理人員更快更準確地應對各種情況。 以房屋管理為例,LPS 公共與金融服務主管黃璇(Jeanie)表示,因各個公共屋邨的發展時間不同,若人手去檢查要保養維修的地方,將十分麻煩,LPS 為房屋委員會打造 Asset Management…

    香港近期經濟仍未明朗,餐飲業首當其衝。多年來的老字號如「海皇粥店」、「大班麵包西餅」相繼結業,成為行業逆風的醒目指標。筆者早前出席聚會,了解到一項針對本地中小企業營運及高層的簡短調查也反映出同樣憂慮:超過半數受訪者(54.6%)認為 2025 年上半年市場出現波動或需求放緩,22.7% 甚至感到行業已進入收縮;展望 2026 年,近半數(45.5%)受訪者預期將面臨不同程度的下行挑戰,只有 36.4% 對溫和回升抱持希望。這些數據提醒我們:對抗逆境,單靠守舊已不足夠,必須以創新與策略主動出擊。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為何老店會倒下?年輕市場與體驗至上 不少傳統品牌因未能及時調整營運模式、吸引新世代顧客而陷入被動。當消費者更重視體驗與話題性時,單靠「價格」或「懷舊情懷」往往不足以留住人流。反觀近年竄起的烘焙與特色店,憑藉變化口味、精緻包裝與社媒行銷成功吸睛,說明「特色效應」與「體驗經濟」的力量。財政司司長亦曾提醒:以低價競爭未必長久,唯有創新與差異化,才有機會逆勢突圍。 四大策略:從被動守成到主動出線 面對眼前的壓力,筆者相信企業可從以下四個面向出發重新佈局: 1. 擴展品類,拒絕單一依賴 當營收過度仰賴單一產品或季節性旺季,企業將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成功轉型的餐飲業者常見做法是拓展菜式與服務,例如從單一的粥店擴展到多款主食與小吃,或將外賣與堂食結合,令客群更加多元,收入來源更穩健。 2. 開源與節流並重 調查顯示企業在未來策略上同樣重視成本管理與市場拓展(各佔約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