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發展一日千里,攻擊手法更先進複雜。為更快速應對 AI 驅動攻擊,同時具備主動防禦以及快速反應能力,網絡安全供應商 Palo Alto Networks 推出 Cortex XSIAM 3.0,將 SecOps 能力擴展到雲端環境,透過 AI 與自動化技術,結合新推出的 Cortex Exposure Management 與 Advanced…
Search Results: 大型語言模型 (31)
全球身分安全供應商 CyberArk 正式發布最新《2025 身分安全形勢報告》香港調查結果,其中 60% 受訪香港企業缺乏身分安全管理,以保護雲端架構和工作負載。當中 95% 港企過去 12 個月曾經歷以身分為中心的安全事故,包括網絡釣魚和語音詐騙攻擊、特權存取權限遭濫用等,數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CyberArk 北亞區總監潘耀康表示:「受機器身分數量激增和 AI 代理整合影響,身分生態系統日趨複雜,因此企業亟需一種現代化且統一的安全策略。隨著香港通過《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等舉措加強網絡安全框架,企業將需提升其韌性標準。」 是次調查顯示,隨著 AI 和雲端技術獲廣泛應用,全球企業正無意間構成以身分為中心的新攻擊面;機器身分在大多數企業處於未知且未受管理的狀態,而 AI 代理的主要部署挑戰,涉及對外部操控和敏感存取的安全疑慮,反映身分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且日益嚴峻的挑戰。…
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全球,由個人用擴展到企業用,AI 既成企業推動業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為企業帶來數據外洩等隱憂。本地專業 IT 解決方案供應商 Amidas 深明企業需要,開發首個自家產品 Amidas AI,為企業建構獨家資料庫,將 AI 變成最熟悉企業內部的「超級員工」。透過 Amidas AI,管理層可掌握員工使用 AI 狀況、敏感資料使用權限等,助企業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之餘,又能確保數據安全,達致智能化營運。 提升 AI 效能 兼顧數據安全 為免競爭力下降,不少企業已應用最基本的問答式 AI,惟經過數年時間後,企業都期望使用 AI…
數碼轉型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但過程中必須克服許多挑戰,特別在對雲端服務的架構及適用工具的熟悉度方面,企業總是面對人才短缺的問題。選擇合適的雲端託管服務供應商,便成為成功轉型的關鍵因素,企業應優先考慮可信賴及具備豐富經驗的供應商,以降低風險並提升轉型的成功率。 成立於 1998 年的環亞機場服務管理集團(Plaza Premium Group),最初專注於提供機場貴賓室服務,隨著業務的擴展,現時不但在 150 個國家擁有超過 1,600 個服務接觸點,業務範圍更涵蓋多種綜合性接待服務,包括酒店、機場餐飲、機場禮賓服務和積分獎賞計劃等,除了擁有先進的 IT 設施與維運能力外,集團亦注重即時性、時差問題及跨國協作,致力於提供旅客全球化、高效的服務體驗。 AWS提供穩定雲基礎設施 數據合規要求嚴格 環亞集團首席技術官 Prasan Verma 表示,公司一直在積極研發新的應用服務,以提升客戶體驗。他特別提到現時不少顧客都是「科技達人」,對服務的要求與昔日有很大分別,以進入貴賓室為例,「顧客更傾向使用 QR code 在櫃檯登記,所以我們也要開發應用程式去回應客戶的需要。」…
隨着 AI 在各行各業應用普及,數碼世界真假邊界越來越模糊。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Check Point 發布首份《AI 安全報告》,深入拆解網絡犯罪分子如何以 AI 技術作為武器,並為網絡安全業界提供一系列防禦建議與實踐策略。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網絡犯罪分子正利用生成式 AI 和大型語言模型(LLM)大規模偽造身分,破壞公眾對數碼身分的信任。網絡用戶已無法單憑表像去判斷網絡上看到或聽到資訊的真偽。AI 驅動的深度偽造技術,甚至可繞過最先進身分驗證機制,令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絡欺詐的受害者。 Check Point 指出,某些地下犯罪服務組織的技術越發先進,更有迹象顯示「數碼分身」即將崛起。這些 AI 驅動的複製體不但能複製外貌和聲音,更能模仿人類的思想與行為。 四大關鍵威脅: 威脅變化的背後核心,是 AI 高度模仿和操控數碼身分的能力,因而模糊了真實與虛假之間的界線。以下是導致信任瓦解的四個核心領域: .AI 加強身分冒充及社交工程攻擊:犯罪者利用 AI 生成像真度極高的釣魚郵件、虛假音訊和深度偽造影片。近期更有犯罪者利用 AI…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和大型語言模型 (LLM) 顯著地為各個行業提高了生產力和效率。事實上,研究顯示,在公共部門、醫療保健和教育領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生產力收益可以達到近五千億美元。然而,儘管取得了這些進步,我們仍只是觸及了人工智能潛力的表面。即使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語言模型的幫助,很多日常工作中的例行任務仍然會阻礙提升生產力,限制人們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而代理式人工智能的興起正幫助彌合這一差距。 作者:劉銘賢(UiPath 香港區域高級銷售工程師)擁有超過 20 年的企業軟件諮詢經驗,並一直為企業在數碼轉型方面帶來顯著成果。Ming Yin在軟件架構方面亦擁有廣泛的技術知識,令他能夠將複雜的業務挑戰轉化為滿足客戶獨特需求的科技解決方案。 在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ML)模型的支援下,人工智能代理的能力遠遠超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並且可以制定和執行行動計劃,以實現設定好的業務目標。此外,人工智能代理可以支援員工,或透過對話能力來執行任務,讓人們能夠專注於業務策略並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 為人工智能代理時代定義 雖然 GenAI 和 LLMs 擅長內容策劃或驅動聊天功能等任務,但在理解每天在各行業企業中進行數百萬次的複雜工作流程時,它們卻存在不足。當中包括信用風險評估、總賬編碼和審批,以及預約安排等流程,亦即是業務營運的基礎。 如果沒有這些端到端業務流程的資料和記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就無法單獨提供令員工成功所需的可行情報。 在安全性方面,人為錯誤始終是安全和管理中最常見的風險。人工智能代理可以幫助減少人為錯誤,降低人類接觸敏感數據的風險,並減少數據外洩的成本。例如,代理可以確保只有授權人員才能訪問敏感數據,從而降低數據洩漏或被濫用的風險,增強企業的網絡韌性。 人工智能代理會通過每次互動學習和取得進步。他們與人類和自動化系統一同工作,以執行業務流程中的特定步驟。在此情況下,機械人最適合基於規則的任務;人工智能代理適合處理非結構化信息和決定;而人類則負責驗證代理所提供的建議。 在企業管理中運用代理以減少網絡安全風險 儘管人工智能代理具有龐大的價值,但其自主性同時亦引發了對安全和信賴性方面的擔憂,例如某些代理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不夠透明,用戶難以理解技術背後的複雜推理和決策過程。隨著企業在現有工作流程和應用中部署人工智能代理,企業領導層需要確保他們不會面臨濫用、數據外洩或網絡攻擊等威脅。在香港,研究顯示超過六性(66%)的領導層對其企業內缺乏明確的人工智能實施計劃感到擔憂。…
Google 最新報告指出,其於 2024 年持續應用 AI 打擊不良廣告,包括移除了逾 51 億則違規廣告、限制超過 91 億則廣告展示,並暫停逾 3,920 萬個廣告商帳戶;封鎖或限制了 13 億個發布商頁面上的廣告,並對逾 22 萬個發布商網站,採取了更廣泛的網站級執法行動。對於利用 AI 偽冒公眾人物的廣告日益增加,Google 迅速成立專責團隊,成功永久暫停逾 70…
網絡安全供應商 Akamai,承載全世界高達 30% 網絡流量,支援數十億人的網上活動,香港及大中華區都是其關注重點。今次就由 Akamai 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 Sean Li 及區域經理 Eric Lai,為大家介紹 2025 年的網絡安全趨勢、Akamai 最新技術發展,以及在香港的重點發展方向。 Akamai 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 Sean Li 指出,作為 CDN…
網絡威脅情報技術的發展,過往一直受制於數據過時及資訊保密的挑戰,但人工智能的興起便有機會帶來新的局面。科技巨頭如 Google、Microsoft 及 OpenAI 正逐步轉型為預警系統,透過監控 AI 平台追蹤黑客集團的行動,準確掌握對方的攻擊目標及策略,防患於未然。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以往網絡安全業界認為將 AI 引入網絡安全工具,主要好處包括可以即時處理大量數據,比人手更快偵測出異常行為並自動執行安全措施。此外,AI 透過行為分析,可有效找出真正的內部威脅,並隨著持續學習新的攻擊策略,增強防禦能力。不過,這些優勢仍是建基於整合現有的安全威脅情報,而在缺乏即時的數據及業界未有積極共享威脅情報的情況下,始終未能帶來預期的效果。 Google、Microsoft 及 OpenAI 發表的安全報告顯示,通過監控其人工智能平台的用家輸入資料,便能夠搶先發現網絡攻擊趨勢,有機會將網絡安全發展成早期預警系統。首先在 Google 的威脅情報報告中便指出,他們發現來自伊朗、中國、北韓和俄羅斯的國家級黑客集團正濫用其 Gemini 生成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逐漸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我們也正步入「智能體 AI」(Agentic AI)時代。這場新一輪的 AI 技術革新,將重新塑造企業營運的核心架構。根據谷歌雲端在其《2025 年人工智慧商業趨勢報告》中的預測,AI Agent 將成為企業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AI 應用將從基礎的聊天機器人,進化為能夠處理複雜任務的多智能體系統,大幅提升企業內部的生產力與效率。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聯合研究發現,AI 輔助能使員工的效率平均提高 15%。此外,根據 Gartner 的分析,到 2028 年至少有 15% 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