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近日承認,由於人為錯誤,導致超過 200 萬汽車用戶資料或外洩,包括車輛識別號、行車紀錄儀片段等,而錯誤的時間竟然長達 10 年。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為港人熟知的豐田,其實已並非初次發生網絡安全事件。去年 10 月豐田把 T-Connect 服務金鑰公開在 GitHub 上,導致 3…
香港重新通關已有一段日子,市面重現熱鬧。數碼轉型繼續成為不同行業的關注,以期望透過全新的線上產品與服務捕捉機遇。然而,數碼化亦代表企業需要面對更大的攻擊面,為駭客大開入侵的大門。如果沒有妥善的防護方案,隨時可導致數碼轉型的戰略功虧一簣。 想睇更多專家意見?立即免費訂閱! 隨著我們步入在後疫情時代,企業勢將面對眾多風險與挑戰。 首先,暗網充斥著從網路釣魚、被洩漏設備以及使用者賬戶中獲取的數據供犯罪份子交易。同時,他們可使用虛假的網站和社交媒體帳戶欺騙受害機構的不同人士,而當他們持有被盜的用戶憑證和敏感數據,如信用卡號碼和個人身份資訊時,便更容易地隱匿身份成正常用戶,以躲避傳統安全方案的監測。 進一步而言,更多進階持續網絡犯罪將會興起。FortiGuard Labs團隊在 2021 年下半年只錄得 5,400 個新的變種勒索軟件,但這數字在 2022 年上半年已達至 10,666 個。訂閱式犯罪服務 Criminal-as-a-Service(CaaS)的增長正正成為的推手,而勒索者亦通過訂閱模式大幅減少攻擊準備時間。…
遭受勒索軟件攻擊的受害者又有喜訊,網絡安全機構 CyberArk 研究員釋出免費破解工具,可以一次過應用於復原多種勒索軟件,不過前提是該軟件必須使用間歇加密(Intermittent encryption)鎖死檔案,以及必須滿足一定條件。 近年部分勒索軟件(ransomware)集團如 BlackCat、Play、ESXiArgs、Qilin/Agenda 及 BianLian,均採用間歇加密方式鎖死檔案。 網絡安全機構 Sentinel Labs 在去年一份研究報告便指出,有跡象顯示這種加密方式愈來愈受到勒索軟件集團歡迎,原因是它的執行速度快,可以在網絡安全工具發現可疑行為並執行自動回應前,將更多的設備及檔案加密,增加集團與受害企業的議價籌碼,當中又以 BlackCat 的技術最先進。 間歇加密法是一種新的加密策略,原理是勒索軟件在執行時,不會將檔案的所有內容加密,而是梅花間竹般加密數據,同樣可達到令檔案不能再被使用的目的。而…
最近,勞工處已經開始實施新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根據這份新指引,天文台會公布「香港暑熱指數」,並發布黃、紅、黑三級的「工作暑熱警告」。新指引提出了在不同警告等級下,進行不同程度勞動工作的員工每小時應休息的時間。如果出現紅色或黑色警告,極重勞動工種的員工應暫停工作,以確保勞工的職業安全。 想睇更多專家意見?立即免費訂閱! 筆者曾經參與過不同工地的項目,對於工地施工的運作情況比較了解。我認為,新指引雖有一定的規範作用,但實際操作時可能會遇到不少困難。在工地前線工作繁忙的情況下,工人、工頭或主管可能沒有時間關注天文台網站或手機 App 發布的警告。即使得悉警告,要地盤按照指引執行建議的休息時間,也十分困難。 工頭需要每小時去安排工人的工作和休息,這大大增加了管理負擔和人手壓力。此外,「工作暑熱警告」未必考慮到各區情況,不同地區的溫差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工人可能會因所在地區感覺不太熱而忽略警告,增加中暑的風險。 其實,香港正在大力發展智慧工地,要有效地減少工人中暑的機會,加強工人的職業安全和工作效率,應有一套整合性的科技解決方案,同時間利用 AI、IoT、PNT 及大數據,實時融匯結合,進行快速分析,及即時作出反應行動。 這就是我們一直提倡的「SDP 概念」(Smart Decision Planning),以及從中發展出來的 AI 生成決策平台…
Check Point 網絡安全專家發現,一個名為 FluHorse 的 Android 惡意軟件,由上年 5 月開始,專門向東南亞地區網民出手,特別是其中兩款老翻了台灣電子道路繳費及越南銀行的 Android apps,各自都有 100 萬下載量,相信已有極多用家受騙,親手將信用卡資料及 SMS 存取權限送給黑客,讓對方可以即時網上刷卡。…
過往三年,醫院、診所和化驗所等醫療機構除了面對人手長期短缺和供應鏈挑戰,還需抵禦疫情。然而,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加劇,醫療機構不得不加緊尋找方法,來保護機密資料和重要技術。 根據 SailPoint 研究報告指出,與身分識別相關的安全漏洞,已成為醫療行業不容忽視的問題,93% 醫療機構在過去兩年,曾遭遇資料外洩。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隨着併購遂增、機構轉向採用雲端和物聯網(IoT)技術,以及急速的數碼轉型,醫療行業所面對的風險和挑戰日益加劇。IBM 報告顯示,在所有行業當中,醫療業已連續 12 年成為平均資料外洩成本最高的行業。 醫療機構現時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非僱員人數越來越多,包括承辦商、供應商、聯屬醫生和專家,以及臨時專業醫護人員。由於這些第三方身分可以存取病人資料,因此需要一套強大的身分安全策略來有效管理,以全面掌握這些人員的存取和許可權限。 最近,香港醫療行業遭受的攻擊越趨劇烈,網絡釣魚電郵和勒索軟件等手法,常用於攻擊具高價值的醫療記錄和關鍵基礎架構。本港醫療業界領袖也意識到病人資料遭意外洩露的危險,並可能導致紀律處分、法律訴訟、聲譽受損和額外營運成本等後果。 SailPoint 報告《身份安全狀況 2023:焦點關注醫療行業》訪問全球…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今日(16 日)公布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獨立執行的「香港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業界調查2022-2023」,發現 94% 受訪港企認為,人工智能只能在應用程式開發擔當支援角色,73%受訪港企表示將採用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 。 該會主席李勁華(左)指出,AI 熱潮約於今年初才在港爆發,仍有逾 7 成港企計畫甚至正在使用,反應遠超想像,並指根據個人朋友圈子及會員聚會時,留意到約 9 成業界朋友,都計畫及部署開發 AI 產品,或透過 AI 配合自身產品或服務,足見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形容…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變網絡安全生態,無論是攻擊者抑或是防禦者,都加以利用,將之變成有利自己的工具。近日威脅情報平台 Recorded Future 的 CEO Christopher Ahlberg 表示,不受道德或法律約束的網絡犯罪分子,爭相利用 AI 尋找新的黑客技術;另一方面,防禦者也正在使用相同的技術,來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政府組織和企業網絡。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早前 Google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