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數碼港聯合舉辦的「2023 數字經濟峰會」,一連兩天結合網上及實體形式進行,峰會圍繞「蛻變前行:共創智慧未來」的主題,舉行八場專家論壇,邀請逾 100 位國際知名講者出席,聚集來自科技巨頭、思想領袖、科技專家及政府官員,包括阿里巴巴、奧雅納、思科、華為、微軟、Panasonic、商湯、騰訊等。 會場亦設有體驗專區,展示來自數碼港社群初創、合作夥伴及其他創科公司所發展的最新科技方案,讓峰會參與者有機會親身體驗各種最新科技。 (資料及圖片來自數碼港)
Search Results: 初創 (41)
Amazon Web Services(AWS)日前在香港舉辦了面向企業客戶和合作夥伴的「AWS DeepRacer 自動駕駛賽車訓練營」,幫助企業提升員工對機器學習的認知,培養企業內部的創新文化氛圍以加快企業數碼轉型。訓練營共吸引近 20 家企業組隊參與,聚集行業包括金融保險,運輸物流,零售,公營機構,電訊,媒體及初創公司。活動累計培訓超過 500 名技術和非技術人士。 (資料及圖片來自 AWS)
面對香港 IT 鬧人才荒的問題,已非單用錢就能解決,企業「搵到人、用好人、留到人」同樣重要。 Sangfor 的第三代超融合基礎設施 HCI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本身已很好地將儲存、訊息處理、網絡和管理集於一身; 最近與 Landray Software 將其企業級的自動化協同運營管理平台 EKP 融入至 HCI 中, 共同推出的一體化方案,除了可以高效地部署和支援 EKP上眾多 IT 應用項目外,亦可周全顧及到客戶(特別是…
創業絕非易事,陳智銓(Arthur)早年曾兩度創業,未幾就放棄,直至 6 年前第三度創業,他確定循大數據方向發展,在新冠疫情期間,設計相關的抗疫應用程式及居家工作平台,現正謀求擴大業務。他認為,創業的孤獨不足為外人道,創業者最重要是找到正確發展方向,「如果知好望角在東南面,你方向正確,最終都到達那範圍,但確認方面正確後,就要鬥效率。」 Arthur 的創業之路,可說是由「受氣」開始。他在科技大學畢業後,在科技公司打工,2003 年某日加班至半夜,翌日 9 時半返回公司,老闆怪他為何遲到,刺激他思考往後要如何走下去,就找來幾位大學同學「起義」自立門戶;隨後他第二次創業,更走到東莞開實體玩具店。 兩度創業皆死於無突破 Arthur 形容,創業三個月後是「第一個死亡峽谷」,「你預備的『軍糧』已不見了,人會以為自己有很多朋友,其實三、四個月已月盡(人的資源)」。他又指創業後,每半年就會遇上一個大挑戰,而他首兩次創業,亦只歷時一年多,死因可說是死於無突破,月入數萬元,令他覺得倒不如打工。 直至第三次創業,Arthur 已是團購公司的技術部門主管,兼兩個孩子的父親,朋友質疑他冒險創業,他心意反而更堅定。「你想過的困難,95% 不會出現,但有 95% 是你想像不到的困難。」 「當時有前輩說騎牛搵馬,一定追不到那隻馬,這句話對我啟發很大。」Arthur 因而辭去全職工作,全情投入初創公司隨賞科技(Compathnion Technology Limited),確定公司循大數據方面發展,在網上搜尋到熟悉大數據的中文大學教授劉建南,相約及邀請一同合作,於是做出全國平安證券計劃。…
Microsoft Envision 2022 論壇圓滿結束,吸引逾 600 名企業管理層及創科人才參加。當日邀請了 Microsoft 專家、客戶及合作夥伴分享工業元宇宙、大數據及 AI、網絡安全及可持續發展四大數碼轉型趨勢,包括如何透過科技為傳統業務營運進行革新、運用數據及 AI 創建新營商模式、提升端對端網絡安全防護,以及運用數據及自動化達至可持續發展等。大會更展示合作夥伴解決方案專區以及初創發布會,支持本地初創發展,一齊以科技開創無限可能。 回顧 Microsoft Envision 論壇內容及講者陣容,請瀏覽:aka.ms/envisionhk (資料及圖片來自 Microsoft )
「有外國人面孔都幾好,去外國、歐遊亦不怕,又有點像吉卜賽人,(別人)不敢偷我的東西。」頂着一頭長曲髮、貌似外國人的梁栢謙(Issac)用「安全」形容自己外貌,他在大學實習時視察工地卻「險死」,該段經歷推動他研究工地安全,設計出全新人工智能系統,當偵測到工地人員有潛在危險就發警報,配合數碼工程監督系統作大數據安全分析和風險評估,目標將學界研究結果帶入業界。 24 歲的 Issac 在中學時代,未有機會接觸 STEM 課程,但他打機時,喜歡「開外掛」、改遊戲參數,「例如(打 GTA)改個數值令架車行快啲,咁就玩得易啲」,這是他最初接觸編碼的體驗,直至升讀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課程時,終有機會接觸相關課程,課餘亦自學編程。 險被挖泥機倒車撞倒 升讀大學四年級前的暑假,Issac 到一間工程顧問公司實習,某次到建築工地視察,他前方的挖泥機突然倒車,在場 4 名工友大聲喝止,挖泥機手卻聽不到,Issac 後方就是斜坡,走投無路險被撞倒之際,幸好挖泥機壓到他前面一台小型運貨手推車後停下。這次驚險遭遇,令他更關注工地安全,畢業論文亦以此為題。 大部分土木工程學系畢業生,以考工程師牌為目標,但 Issac 在 2019 年大學畢業短暫加入大型承建商公司後,即重返校園修讀土木工程哲學碩士至今。他解釋,因為發現部分工作流程缺乏效率,掣肘多、不夠新穎,公司投放很多時間和人手視察地盤、拍攝工地環境、 寫報告,而他認為流程應可適度自動化,望將新技術帶入建築業。…
香港科技園公司邁向 20 周年,該公司公布未來發展藍圖,將以抓緊大灣區機遇、以八大元素推動再工業化,以及培育本地人才投入創科行業。 香港科技園公司再工業化高級總監姚慶良表示,本港科研 GDP 比重雖然被指不足 1% 偏低,但實際還有科研項目引伸出來的相關服務業的投入;另外,推動再工業化除了生產方面外,數碼應用、應用程式開發等以創新科技結合生產工序,也為本港科研發展開創不俗前景。 目前科技園的夥伴公司有超過 1,000 間科技企業及園區公司,共有逾 11,000 名研發人員及逾 16,000 人在科學園內工作。科技園除了培訓初創企業外,本月亦成立旗下的轉化研發所(ITR),冀將科學家的理念及科研成果,轉化成投入市場的產品,包括生物醫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同時推動科研創業發展,讓科學家及研究人員掌握營運技巧。 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提到,3 個分別位於大埔、元朗及將軍澳的工業邨將定位為創新園,推動再工業化,將科技、創新融入工業中,令傳統工業升級轉型,並以八大元素作為驅動重點:帶動本土工業產出、積極投資香港產業、增加優質就業機會、生產科技含量產品、加入先進工藝流程、結合創科研發元素、配合本地需要生產、發展具可持續業務。另外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策略,引進大灣區的資金、人才等,藉由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角色,面向世界;科技園創科學院亦會配合培訓本地科技人才,讓大學畢業生融入創新科技市場,把握在香港及整個大灣區的機遇。
「新日常」不經不覺已被談論年半,近來市場變化較大,客戶由公司辦公變成在家工作,保安的邊界變得不清晰。特別現在包括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s)等的應用崛起,以互聯網出口作管控的話,技術上開始失效,未能為用戶帶來真正保護。 融合網絡與安全 針對上述問題,其實保安業界早有提升技術應對。其中全稱為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安全存取服務邊緣,SASE)的融合網絡與保安管理的架構,早在 2019 年首次被 Gartner 提出,這個新融合網絡與安全的架構,主要是以雲端形式把服務送致用戶,而市場主要廠商之一 Sangfor 也有提供這項針對新常態的保安服務。 Ringo Yiu強調,Sangfor為少有在本地設立SASE網絡節點服務的解決方案商,目前也正著手建立歐洲與中東的節點,假設將來疫情完畢,各國重新開關,也有能力做到無縫連接。 Sangfor屬全球十大 Sangfor 港澳台新加坡地區業務總經理…
剛於 3 月底正式在港推出的大熱遊戲《英雄聯盟》(LOL)手機遊戲版《英雄聯盟:激鬥峽谷》(League of Legends: Wild Rift),其首個香港區官方聯賽「東南亞 Icon Series 香港夏季賽」,將由 5 月 8 日起,一連四個周六及周日進行小組賽,機迷可以透過數碼港電競或主辦單位 Talon Esports 的 YouTube 及 Twitch…
要發展創新科技,人才培育至關重要。香港科技園公司宣布,推出「深科技人才培訓計劃」(DeepTech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me,DTT),重點培育人工智能(AI)及數據科學專才。計劃費用全免,由即日起至本月 14 日期間接受申請,對 AI 及數據科學等深科技領域感興趣的大專生或畢業生,均可透過香港科技園創科學院(HKSTP InnoAcademy)網站報名。 根據科技園提供的資料,DTT 計劃參加者,需要先完成一系列網上自學課程,學習 Python 編程、雲端運算、機器學習概念等知識,之後參加網上測試,成績最佳的 100 名參加者,將可參與下月中舉行的 6 天密集式「深科技訓練營」(DeepTech Bootcamp),進一步學習 AI、機器學習、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演算法等方面的知識,最後從一眾參加者中選出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