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升級 (200)

    企業開源解決⽅案供應商紅帽,正式推出紅帽企業 Linux 10,屬全球領先企業 Linux 平台的新版本,旨在應對混合雲時代動態需求與 AI 變⾰浪潮。紅帽企業 Linux 10 不僅是版本升級,⽽為企業 IT 提供策略性和智慧性的⽀柱,以應對⽇益複雜的環境、加速創新,同時為未來建立更安全的運算基礎。 紅帽企業 Linux 副總裁兼總經理 Gunnar Hellekson 表⽰:「紅帽企業 Linux 10…

    數據備份及復原方案供應商 Veeam Software 宣布推出 Veeam Kasten for Kubernetes V8,強化傳統虛擬機與雲端原生環境的數據韌性,實現更高安全與營運效率。其中多項 Kubernetes 數據韌性創新功能,包含企業級現代虛擬化支援、強化安全防護、大規模簡化操作,以及提供靈活的部署選擇。 Veeam 產品管理副總裁 Gaurav Rishi 表示:「Kasten V8 標誌著我們為企業提供 Kubernetes 環境的頂級數據韌性解決方案上的重大躍進。新版本讓企業能在單一平台,無縫管理傳統虛擬機與現代應用程式,並確保數據安全及可存取性。透過與…

    全球領先網絡安全供應商 Fortinet 成立 25 年,致力將網絡(Network)與安全(Security)整合,一直緊貼並引領市場發展。Fortinet 香港、澳門及蒙古區總經理馮家健(Michael)表示,未來將會繼續採用 AI 向三大方向發展;而 Fortinet 亞太區產品管理副總裁兼區域首席技術官陳智輝(Jack)則發布最新的 FortiGuard Labs 2025 年全球威脅型態報告,發現黑客越來越多利用自動化工具及 AI 技術,企業不得不防。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SD-WAN 處領導位置多年 Fortinet…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企業帶來了無限潛力,但同時也揭示了潛藏的安全風險及法律責任。為應對這些挑戰,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與 Fortinet 早前聯合舉辦了一場名為 「DeepSeek Sparks AI Revolution:Balancing AI Opportunity and Protection in GenAI」的研討會,邀請了來自法律界及網絡安全領域的專家,針對最新的 AI 法規趨勢及安全挑戰進行深入探討,並與業界分享實際應對的建議,幫助企業能夠提前部署,安心享受 AI 應用帶來的優勢。 許杜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全球領先由數據驅動、客戶端至雲端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Arista Networks,在香港市場推出了創新的 Arista Guardian for Network Identity(AGNI) ,是一款由雲原生和 AI 驅動的網絡訪問控制(Network Access Control, NAC)解決方案,適合企業採用。 香港面臨的網絡安全挑戰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網絡安全上面臨重大的挑戰。隨著混合工作模式的興起,員工可以從不同地點及非托管設備(包括 BYOD 和物聯網終端)訪問企業網絡,這增加了不同渠道的網絡攻擊,而不斷升級的勒索軟件和釣魚攻擊亦持續威脅網絡安全。這些網絡攻擊,特別針對香港的關鍵行業,例如:金融、物流和貿易等。若關鍵行業一旦被攻擊成功,有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傳統本地部署的 NAC 解決方案難以應付,通常需要昂貴的硬件升級和複雜的管理,而舊有的安全協議亦存在防護漏洞。…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早前通過《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並預計明年 1 月 1 日實施。《條例》重點要求八大行業的企業進行全面風險評估,以識別高風險區域並採取相應安全措施。針對關鍵基礎設施訂立保障條例,八個規管界別包括:能源、資訊科技、銀行和金融服務、交通、醫療保健、通訊及廣播等,以維持關鍵社會和經濟活動。 新例下這些機構企業營運者要遵守法定責任,分為三大類:架構、預防、事故報告及回應,當中又包括:設立電腦系統安全部門、報告關鍵電腦系統的重大變化、制定安全管理計劃和應急計劃,如至少每兩年參與一次安全演習。條例亦訂明,若營運者未履行法定責任,最高可罰款 500 萬元及每日額外罰款 5 萬至 10 萬元。 馬凱雯指出並非所有系統都是「關鍵電腦系統」,企業先要做的是預先找專家為作全面風險評估,並列出一些高風險項目,降低黑客入侵風險。 尋找專家團隊 預檢系統安全基礎合規 Thales 應用與數據安全業務區域銷售總監馬凱雯(Sabrina)指出,《條例》所涉八大行業並非所有電腦系統都屬「關鍵電腦系統」,由於條例針對公司作監管,因此條例生效前,企業需要指派內部團隊或外判專家對系統全面評估,列出高風險項目,並檢查及降低被黑客入侵風險,尤其需重視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的潛在威脅,以及數據安全的整體防護,確保數據得到妥善保護。 Sabrina 提到,目前政府籌劃中的專責辦公室將根據企業的設施核心功能、系統中斷時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營運商對系統的依賴程度等因素,判斷是否將企業的系統指定為「關鍵電腦系統」。因此,對已具備基礎保安措施的企業,現階段只需進一步檢視並提升現有系統安全性。特別是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韌性和數據傳輸加密(如國際標準的 TLS/SSL…

    香港《財政預算案 2025》正式出台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明確指出,人工智能(AI)、智慧製造與機械人技術,將是驅動經濟轉型的關鍵引擎。這份政策文件既為本地科技企業開闢了新前景,同時也帶來諸多考驗。 值得關注的是,工業貿易署近期對「BUD 專項基金」及「EMF 市場推廣基金」的資助條件作出調整,企業配套資金比例從 1:1 提高至 1:3,首期撥款比例更大幅下調至 20%。再加上政府擬在兩年內精簡一萬個公務員崗位,這些變化無疑為科技產業帶來更大挑戰。在此環境下,業界該如何轉危為機,開創新局? 政策與產業契機 儘管部分補助政策趨嚴,新預算案仍為科技領域注入多項重要支持。亮點措施包括成立規模達 10 億港元的「香港人工智能研發中心」,以及撥款 1 億港元推行「智能製造升級試點計劃」。研發中心將促進 AI 技術從基礎研究到商業應用的完整發展,而升級計劃則為企業提供最高 25 萬港元的補助,助力改造智能化產線。 此外,規模達…

    全國兩會近期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智能機械人,凸顯人工智能(AI)與機械人技術在經濟轉型中的核心角色。作為機械人應用技術提供者,我們認為香港憑藉國際化優勢與對效率的高要求,有望在這一浪潮中找到獨特定位。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AI 與機械人技術的前景與機遇 AI 的進步讓機械人技術實現質的飛躍,從傳統自動化工具升級為具備感知與決策能力的智能平台。我們專注於將 AI 融入機械人,幫助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開拓新場景。在香港,這一潛力尤為顯著。例如,醫療及護老領域的手術輔助與照護機械人能提升服務質量;服務業中的無人餐廳與物流配送則開闢新賽道。這些技術不僅滿足市場需求,更為企業注入競爭力。 香港的獨特定位與優勢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金流動性強、商業環境成熟,大量資本匯聚為機械人技術的研發與市場化提供了堅實後盾。雖然香港並非技術研發的全球重鎮,但其作為亞太區交流平台的角色,使其能迅速引入國際先進技術並轉化為本地應用。更重要的是,香港對工作效率的極高追求推動了機械人技術的極致發展。 此外,香港在亞太區醫療技術的領先地位也為機械人應用創造空間,例如智能照護系統正逐步改變醫療模式。我們的目標是針對這些需求,開發定制化機械人解決方案,並將成功經驗推向亞太區乃至全球,鞏固香港作為智能應用「試驗場」與「市場橋樞」的地位。 企業如何抓住機遇? 為把握這一趨勢,我們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首先,專注於將 AI 與機械人硬件無縫整合,打造實用方案;其次,培訓熟悉系統整合與控制的人才,確保技術落地;此外,與國際技術供應商及本地醫療機構合作,快速回應市場需求,將概念轉為現實。 然而,香港在發展機械人技術時仍面臨挑戰。硬件方面,本地製造能力薄弱,過度依賴外部供應鏈,導致成本高企與交付延遲;軟件方面,應用數據不足與專業人才短缺限制技術深化。我們建議推動本地化研發基地建設、促進行業間數據共享,並與教育機構合作培養跨領域人才,以突破瓶頸。當然香港政府在推動技術發展中至關重要。除了資金補貼,長遠之計在於制定人才政策,吸引國際專家並支持本地培訓。若政府部門率先採用本地機械人技術,更能帶動市場需求,激發產業活力。 作者:Tobot Solution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王嘉敏(Jazzy)欲觀看更多 Jazzy 撰寫的文章,可按此瀏覽。

    通常大型機構會儲存大量敏感數據,確保這些數據的安全尤其重要,而採用特權賬號存取管理(Privileged Access Management,簡稱 PAM)則是提升整體安全最有效手段之一。wepro180 今次特意找來本地大型金融機構的資訊安全主管 Kelvin Wong,與大家分享選擇 PAM 解決方案時的經驗與心得,並歸納出 7 個要點。 Kelvin表示,去年為公司完成了 IT 基礎設施的整體遷移,並建構了全新的核心系統。過程中,他們選擇了一款新晉的 PAM 產品,不但通過滿足監管要求,更顯著提升了系統的安全性和營運效率,當時主要考慮了以下 7 個重點: 一、產品功能與設計 在PAM產品要求方面,重點是必須夠兼容性、安全性和穩定性。…

    DeepSeek 的橫空出世,無疑在全球科技界掀起了一陣波瀾。儘管其宣稱的超低開發成本 560 萬美元,實際僅為模型訓練成本,而非總開發費用,但其在短時間內利用相對落後的硬體資源,打造出功能強大的 AI 系統,且訓練成本遠低於業界平均水平,這無疑是一項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這一成就不僅為科技產業帶來了成本效益與創新思維的深刻啟發,更讓創新科技公司意識到,即使資源有限,技術創新依然可實現。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筆者與團隊正全力投入 AI Workflow 大模型(Deep Workflow Orchestrator – DWO)的研發與訓練,目標是打造一款能夠深度理解,並預測工作流程的智能系統。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升級,更是在培養一位能夠跨領域運作的「智慧助手」。透過多模態融合、靈活性擴展與自訂資料訓練,DWO 將能夠整合文字、圖像、表格資料及記憶體數據,精準預測與分配工作流程,為使用者提供實用的建議與解決方案,從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與決策品質。 系統具備高度靈活性,能夠根據不同行業的需求進行調整。在工程領域,DWO 可被訓練為「初級機電工程師」,負責收集與管理電壓、電流、流量等參數,以優化大廈的能源使用。這不僅能提升能源效率,更能減輕工程師處理繁瑣數據的重複性工作,讓他們專注於更具價值的分析任務。 而在金融行業,DWO 則可化身為「金融風險分析師」,實時監測全球市場動態,整合市場數據、財務報表、新聞資訊與歷史交易記錄,從而預測市場趨勢、評估投資風險,並提供投資組合優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