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創新機】香港科創發展的危與機

    有一個說法,香港在科創發展方面,「錯失了 20 年」的機會,在上世紀末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轉移內地之後,香港沒有抓住機遇發展高技術產業,經濟轉向以金融、貿易等服務業為主,其「去工業化」的過程,也使得科創發展失去產業根基,與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等曾經的「亞洲四小龍」相比差距較大。

    而另一邊廂,香港具備發展全球科創中心的優勢和基礎。香港五所名校全部躋身 2022 年 QS 大學排行榜前 70 名,擁有 16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兩院院士逾 40 人,6 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基礎科研實力雄厚。

    直到近年,香港政府重新大力推廣香港本地科創的發展,先於 2021 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計劃打造出一個宜居宜業宜遊、以創科產業為經濟引擎的都會區;其後再於 2022 年 12 月發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未來五至十年的香港創新科技(創科)發展制訂清晰的發展路徑。

    從政府政策的層面,可見香港政府已提供龐大的資源支持本地科創的發展;而從科創人才的層面,近年在中小學大力推行的 STEM 教育,亦積極為香港本地培養未來的科創人才,同時亦積極吸引其他海內外人才來港發展。

    縱使如此,在科創發展的路上,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技術的商品化、市場化、以及整體的市場生態,而在這些層面,香港現時確實有所不足。

    香港現時的本土製造業比重不足 1%,高端製造業更是匱乏,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落地條件不足。正因如此,根據多個機構發佈的全球創新生態系統排名,除金融科技方面外,近幾年香港初創生態系統的排名均落後於北京、上海、東京等亞太大城市;在企業培育方面,2022 年香港創新型高成長性企業數量也遠遠少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國內城市。同時,香港政府以往的研發投入,主要投向大學高校,而大學科研考核機制偏重學術成果而非市場化產品,導致研發成果轉化動機不足。

    有見及此,或許香港科創的發展,由各行業的業界人士帶動會更為合適,或探索產校合作的發展空間。因為業內人士對於技術商品化、市場化、成果轉化的動機會更加強烈,同時亦只有業內人士才會更清晰知道,不同行業的痛點、以及可以透過科創進行創新的空間在哪裡。

    可是,一但走上科創的道路,就需要面對一定的前期投入成本,當中必然涉及到租金、人工等問題,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同時,香港本地市場的體積,亦難以支持多元化的科創項目收集足夠的市場數據或進行市場化活動。這麼一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可為多元化的科創項目,提供更低的前期投入成本,創造更大的試錯空間,同時市場體積亦足夠讓科創項目反覆進行市場驗證和優化提升技術和產品質量。

    香港具有發展科技創新的良好基礎和條件,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為了更好地發展科創,香港需要加大投入、改革創新、培養人才和優化環境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時,初創企業也需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機會,瞭解市場需求、利用政策支持、加強合作、拓展國際市場和聚焦核心業務等方面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通過政府和業界的共同努力,相信香港的科技創新發展將會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果。

    作者:靈創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監 Ringo Chan
    欲觀看更多 Ringo 撰寫的文章,可按此瀏覽。

    #RingoChan #wepro180專欄 #靈創新機 #香港科創發展

    相關文章